我的世界管理员原名

我的世界管理员原名

作者: 雅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我的世界管理员原名》“雅瑗”的作品之林梦陈默是书中的主要人全文精彩选节:第一幕:天降“神权”与最初的疑云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在凌晨三点发出沉闷的嗡陈默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报手指在键盘上敲出的声响像濒死的甲壳虫在挣连续加班的第五他的视网膜上已经开始浮现出彩色的重咖啡杯里最后一口液体凉得像隔夜的自来喝下去时喉咙里泛起一阵涩“再撑半小把这份数据核对完就能交差”他揉了揉发酸的太阳指尖刚触碰到鼠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灰黑色的窗口——没有关...

2025-10-22 18:11:53

第一幕:天降“神权”与最初的疑云写字楼的中央空调在凌晨三点发出沉闷的嗡鸣,

陈默盯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报表,手指在键盘上敲出的声响像濒死的甲壳虫在挣扎。

连续加班的第五天,他的视网膜上已经开始浮现出彩色的重影,

咖啡杯里最后一口液体凉得像隔夜的自来水,喝下去时喉咙里泛起一阵涩意。“再撑半小时,

把这份数据核对完就能交差了。”他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指尖刚触碰到鼠标,

屏幕右下角突然弹出一个灰黑色的窗口——没有关闭按钮,没有软件名称,

只有一行泛着冷白色光芒的文字:世界任务系统V1.0已激活,绑定宿主:陈默。

陈默的第一反应是电脑中了病毒。他按Ctrl+Alt+Del调出任务管理器,

却找不到任何异常进程;尝试强制关机,电源键像被焊死般毫无反应;甚至拔了电源插头,

屏幕依旧亮着,那个窗口像刻在显示器里一样纹丝不动。请宿主发布首个任务,

任务内容需包含明确执行对象、行为指令及完成标准,

系统将自动匹配潜在执行者并生成奖励机制冷白色的文字一行行跳动,陈默盯着屏幕,

心脏不受控制地加速。他想起白天同事闲聊时说的“都市传说”,

想起那些关于系统流小说的吐槽,嘴角扯出一抹自嘲——连续加班果然会出幻觉,

等会儿一定要去楼下便利店买瓶功能饮料。可指尖悬在键盘上,

他鬼使神差地敲下了一行字:在市中心广场,

对遇到的第十个人说一句“今天天气真好”。敲完他又觉得荒唐,

随手在后面加了句奖励:奖励:10万元。他倒要看看,这个“幻觉”能演到什么地步。

按下回车的瞬间,窗口骤然收缩成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蓝色光点,悬浮在屏幕角落。

陈默盯着光点看了三分钟,直到手机突然震动起来——不是电话,不是短信,

APP的推送通知:您尾号3872的账户于03:17收到转账100000.00元,

余额100568.73元。他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他颤抖着手点开银行APP,余额栏里的数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眼睛发疼。

100568.73元——他上个月的工资刚扣完房租和社保,只剩下568块多,

这10万块是从哪儿来的?就在这时,蓝色光点再次展开,弹出新的提示:任务已完成,

执行者:李建国身份证号:XXXXXX19780612XXXX,

当前状态:无固定职业,负债23万元,任务完成度:100%。紧接着,

一行新的文字跳出来:宿主首次发布任务成功,奖励:动态视力微强化,已自动生效。

陈默还没消化完“转账到账”的冲击,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变了。原本模糊的窗外夜景,

此刻能看清百米外路灯下飞虫的翅膀震动;屏幕上快速滚动的数据流,

每个数字的轨迹都变得清晰可辨。他抓起桌上的笔朝空中扔去,

笔尖旋转的弧度、笔身下落的轨迹,像被放慢了十倍——这不是幻觉,他的视力真的变好了。

狂喜像潮水般淹没了他。他冲到窗边,看着楼下空无一人的街道,手指在屏幕上飞快地敲击,

发布了第二个任务:在明天早上7点前,给写字楼一层的保安送一杯热豆浆和两个肉包,

奖励栏填了500元。第二天早上6点50分,

银行APP再次推送转账通知——500元到账。系统提示显示,

执行者是写字楼附近早餐店的老板娘,她刚好要给保安送预定的早餐,顺手完成了任务。

陈默站在办公室的玻璃窗前,看着楼下保安捧着豆浆包子的笑容,

突然觉得自己握住了某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接下来的半个月,陈默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他发布的任务越来越多,

从恶作剧式的给公园长椅上睡觉的大叔盖件外套奖励200元,

到公益性质的帮社区养老院打扫一次卫生奖励2000元,

再到稍微复杂的给流浪猫救助站捐赠10袋猫粮奖励5000元。

每一个任务都能被精准匹配到执行者,每一笔奖励都会准时到账,

而他获得的强化也越来越多——体能微强化让他爬二十层楼梯不喘气,

记忆力微强化让他能轻松记住客户的所有需求,

反应速度微强化让他躲过了一次差点被电动车撞倒的意外。他辞掉了加班成瘾的工作,

用系统奖励的钱付了市中心公寓的首付,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新车。

朋友们都说他“走了狗屎运”,只有陈默自己知道,

他手里握着的是足以改变命运的“神权”——他可以决定谁能获得奖励,谁能得到强化,

甚至能通过任务引导别人的行为。直到那一天,

他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一条新闻:一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因长期失眠、自残倾向被家人送进医院,

却在住院期间突然好转,医生诊断为“罕见的自发性康复”。

陈默看着视频里患者苍白却带着笑容的脸,突然想起三天前发布的一个任务。

那天他刚晨跑回来,觉得早起的感觉不错,便随手发布了任务:连续一周,

每天凌晨5点起床跑步,每次至少30分钟,需拍摄跑步轨迹视频作为凭证,

奖励填了2万元。他当时只是觉得“早起跑步”是个健康的习惯,

没指望真有人会接——毕竟凌晨5点起床,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难了。可任务发布当天,

系统就提示“执行者已匹配”。接下来的七天,每天早上5点半左右,

陈默都会收到系统推送的跑步视频:视频里是一条熟悉的公园小路,镜头对着地面,

能看到一双破旧的运动鞋在不停移动,背景里有鸟鸣和风声。他当时没在意,

只觉得这个执行者很有毅力,任务完成后便随手点了“确认奖励”,2万元奖金即时到账。

直到看到那条新闻,陈默才突然意识到——视频里的公园小路,

不就是新闻里提到的“患者常去的公园”吗?他立刻打开系统,

条任务的记录:执行者姓名:林晓身份证号:XXXXXX19950821XXXX,

职业:自由职业者,健康状况:重度抑郁症确诊时间:2023年10月。

任务完成后的备注栏里写着:执行者完成任务期间,失眠症状缓解,自残倾向消失,

情绪评分从3分严重抑郁提升至7分轻度抑郁,医生诊断为“显著好转”。

陈默皱了皱眉,心里有些复杂。他知道运动对抑郁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可一周的晨跑,

就能让重度抑郁症患者“显著好转”?这也太夸张了。他觉得可能是巧合,

或者是患者本身就到了康复的节点,便没再多想。可当天晚上,他在整理系统日志时,

屏幕上突然闪过一行淡灰色的代码注释,快得像错觉: “样本A37,

意志力阈值提升37%,情绪稳定性达标,符合初步筛选标准” 。陈默的手指猛地顿住。

他反复刷新日志,那行代码却再也没有出现过,仿佛从未存在过。可那行字里的每个词,

都像冰锥一样扎进他的心里——“样本A37”?谁是样本?“意志力阈值”?

“初步筛选”?筛选什么?他想起林晓的抑郁症,想起那一周的晨跑任务,

想起系统精准匹配的执行者,想起自己获得的那些“微强化”。之前的狂喜和得意,

瞬间被一种莫名的寒意取代。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神权”的掌控者,可现在看来,

他会不会只是某个更大计划里的“工具人”?窗外的夜色越来越浓,

城市的灯光在玻璃上映出模糊的光斑。陈默盯着屏幕角落的蓝色光点,

第一次觉得那抹蓝色不是希望的象征,而是一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正无声地注视着他,

注视着所有被系统选中的“执行者”。他突然不敢再发布新的任务了。

他不知道下一个“样本”会是谁,也不知道所谓的“筛选”最终指向什么。

那行消失的代码注释,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种下了疑云——这个“世界任务系统”,

到底是什么?它的目的,真的只是“发布任务,给予奖励”吗?陈默关掉电脑,靠在椅子上,

看着漆黑的天花板。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兴奋,而是因为恐惧。他握着的“神权”,

似乎从一开始,就裹着一层他看不见的阴影。

第二幕:系统的“饵”与觉醒的“鱼”陈默把自己关在公寓里三天了。窗帘拉得严严实实,

只有屏幕的冷光映在他脸上。他面前摊着三张A4纸,

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写满了任务记录:从给保安送早餐的500元任务,到林晓的晨跑任务,

再到给养老院打扫卫生的公益任务,

每一条都标注着执行者信息、奖励内容和自己获得的强化技能。

指尖划过“动态视力微强化”“记忆力微强化”“反应速度微强化”这些字眼,

陈默的眉头越皱越紧。他之前只觉得这些强化是“福利”,可现在回头看,

这些技能像被精心设计过的拼图——动态视力让他能捕捉更多细节,

记忆力让他能快速整合信息,反应速度让他能更快做出判断。

更让他心惊的是昨天发现的新技能。他在整理旧文件时,

突然能从同事的邮件语气里读出隐藏的不满,

能从客户的皱眉动作里察觉到犹豫——系统日志显示,这是微表情分析微强化,

在他完成“调解邻居纠纷”的任务后自动激活的。

“高效的观察者和决策者……”陈默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后背泛起一阵凉意。

系统不是在随机给奖励,而是在一步步把他塑造成某种“工具”,

就像那条消失的代码注释里说的“筛选”,他和那些执行者一样,都是被筛选的对象。

他需要答案。打开电脑,

在学术网站上输入“群体潜意识”“外部干预”“神经强化”等关键词,翻到第三页时,

一篇名为《外部刺激对群体行为模式的影响研究》的论文吸引了他的注意。作者叫林梦,

隶属市脑科学研究所,论文里提到的“通过特定任务干预个体行为,

并观察神经连接变化”的研究方向,几乎和系统的运作模式不谋而合。

陈默立刻拨通了论文末尾的联系电话。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

一个清冷的女声传来:“您好,我是林梦。”“林博士您好,我叫陈默,

我有一些关于‘任务干预’的问题想和您聊聊,可能……和您的研究有关。

”陈默的声音有些紧张,他不知道对方会不会把他当成疯子。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传来林梦的声音:“明天上午十点,脑科所三楼会议室,带上你的‘证据’。”第二天,

陈默抱着笔记本电脑走进脑科所。会议室里,一个穿白大褂的女人正坐在桌前看文件,

短发利落,眼镜后的眼睛锐利得像鹰。她抬头看了陈默一眼,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

说说你的‘证据’。”陈默打开系统界面,把屏幕转向林梦。灰黑色的窗口弹出时,

林梦的瞳孔骤然收缩,手里的笔“啪”地掉在桌上。“这个界面……你也有?

”陈默愣住了:“‘也’?你见过?”林梦深吸一口气,打开自己的电脑,

调出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十几张截图,

全是和陈默手机上一模一样的“世界任务系统”界面,只是执行者信息和任务内容不同。

“半年前,我的一个病人突然好转,说是完成了一个‘系统任务’。我一开始不信,

直到三个月前,我自己也收到了这个系统的推送,不过我没敢发布任务,只做了观察者。

”两人的信息一碰撞,真相的轮廓逐渐清晰。林梦的研究显示,近半年来,

至少200人出现过“异常行为改变”——比如一个常年社恐的学生突然敢在全校面前演讲,

一个酗酒成瘾的男人突然戒了酒,这些人的共同点是:都在行为改变前收到过“系统任务”。

“我怀疑这个系统在通过任务‘改造’人类,”林梦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

“但我没有直接证据。系统的任务匹配太精准了,它总能找到最‘合适’的执行者,

就像在筛选种子。”陈默看着林梦,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可以做个实验。

我发布一个可控的任务,你用你们研究所的设备监测执行者的神经变化,

看看系统到底在做什么。”林梦点头同意。两人花了三天时间设计任务:在24小时内,

用非暴力手段解决一起街头冲突,并录制全过程,奖励定为5万元。

任务的关键在于“非暴力解决冲突”——这需要执行者具备沟通能力、判断力和勇气,

是对“意志力”和“决策力”的双重考验。接下来是选择执行者。

陈默在系统的“潜在执行者库”里筛选,最终锁定了一个叫张磊的程序员:28岁,

性格懦弱,上周因为不敢反驳领导的不合理要求,被迫替同事背了锅,

心里积满了压抑情绪;但他逻辑清晰,擅长分析问题,有“解决冲突”的潜质,

只是缺乏触发点。“就是他了,”陈默指着张磊的资料,“系统会选他,我们也选他,

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任务发布的瞬间,系统提示“执行者已匹配:张磊”。

陈默和林梦立刻行动——林梦带着便携式脑波监测设备,伪装成路人,

在张磊常去的地铁站附近蹲守;陈默则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张磊的位置和状态。下午三点,

张磊下班路过地铁站旁的小吃街时,冲突发生了:一个外卖员因为电动车被摊主的桌子挡住,

和摊主吵了起来,两人越吵越凶,外卖员抬手就要掀桌子,周围的人要么围观要么躲开,

没人敢上前。张磊原本也想绕开,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