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涟漪初现

>>> 戳我直接看全本<<<<
NEOCC的最高级别警报,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特定的小圈子里激起了剧烈而隐秘的涟漪。

不到三小时,埃文斯博士己经坐在一间灯火通明的视频会议室里,面对屏幕上来自全球各大航天机构和顶尖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头像。

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他刚刚用最简洁、最客观的语言,陈述了关于“收割者”的所有数据和初步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埃文斯的声音因为疲惫和紧绷而有些沙哑,“基于现有数据,我们几乎可以排除其自然天体的可能性。

它的轨道、速度变化,尤其是红外特征,都强烈暗示其具有非自然起源。

碰撞概率,维持在百分之九十九以上。”

屏幕另一端,一位头发花白的欧洲航天局官员眉头紧锁:“埃文斯博士,你明白你正在提出一个多么惊人的结论吗?

一个……具有潜在敌意的外星物体,正在朝地球撞来?

这超出了我们所有的应急预案范畴。”

“我明白,先生。”

埃文斯深吸一口气,“但数据不会说谎。

我们面对的不是一颗普通的陨石。”

“有没有可能是数据污染?

或者……某个未公开的军事项目?”

另一位来自北美洲的将军沉声问道,眼神锐利。

“我们己经排除了所有己知的人类航天器、包括绝密项目的可能性。

它的体积和质量估算,远超我们目前任何运载能力所能发射的物体。”

埃文斯调出了一张对比图,“这是‘收割者’与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大空间站的比例图。”

图表上,代表“收割者”的光点,轻易地吞噬了旁边那个象征空间站的、微不足道的小方块。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压抑的吸气声。

“撞击后果建模呢?”

一个冷静的女声问道,是联合国科技顾问委员会的负责人。

埃文斯切换了画面,屏幕上开始播放超级计算机模拟的撞击后果。

巨大的火球,席卷全球的冲击波,遮天蔽日的尘埃云……熟悉的末日场景,但这一次,不再是科幻电影里的特效,而是基于真实数据的、冷酷的推演。

“……模型显示,这将是一次文明级别的灭绝事件。”

埃文斯的语气沉重得如同铅块,“没有幸存者。

没有‘方舟’计划可以挽救。

除非我们能在此之前,找到办法改变它的轨道,或者……摧毁它。”

“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无论是动能撞击、核爆偏移,还是激光烧蚀,面对如此质量和速度的目标,成功率……”一位负责行星防御的专家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但绝望的意味己经弥漫在每一个像素之间。

沉默笼罩了全球连线。

人类最顶尖的头脑们,此刻在绝对的毁灭威胁面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选择?”

最初提问的那位欧洲官员,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就在这时,埃文斯的私人加密通讯频道闪烁了一下。

一条信息来自他的老朋友,一位常年奔波于全球各地、专注于非主流古代遗迹研究的考古学家,马丁·索恩。

信息很短,却让埃文斯的心跳漏了一拍:“埃文,听说你们在天上发现了不得了的东西?

巧合的是,我们这边,在‘世界屋脊’的冰层下面,好像也挖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也许,不是巧合。”

信息下面附着一张极其模糊、但依然能分辨出轮廓的照片——那似乎是一扇巨大的、镶嵌在万古寒冰中的金属门扉的一角,门上刻满了无法理解的、扭曲的纹路。

那纹路的风格,与任何己知的人类文明都截然不同,带着一种亘古、蛮荒,却又透着诡异精密的气息。

埃文斯猛地抬起头,看向屏幕上那些仍在争论是优先投入资源研究武器,还是启动末日种子库和文明数据库保存计划的头像们。

“或许……”他打断了争论,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我们还有一个方向。”

他将索恩发来的照片,共享到了主屏幕上。

刹那间,所有嘈杂的争论都停止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被那扇隐藏在冰峰之下的神秘之门所吸引。

“这是什么?”

有人惊疑不定地问。

“我不知道。”

埃文斯坦诚地说,但他的眼中,却燃起了一丝在绝望的灰烬中重新闪烁的火光,“但就在‘收割者’进入我们视野的几乎同一时间,我们在珠穆朗玛峰的冰川深处,发现了这个。

根据索恩博士的初步判断,这东西……非常古老,远比我们己知的任何文明都要古老。”

他顿了顿,环视屏幕上那些震惊的面孔。

“如果‘收割者’代表着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威胁,那么这扇门……会不会代表着一个我们同样无法理解,但或许能带来一线生机的……答案?”

会议室内外,一片寂静。

深空的威胁与地底的秘密,在这一刻,以一种令人不安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人类的命运,似乎被引向了一条完全未知的道路。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