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是深酒红色的,绒面触感细腻,苏晚捏着它,指尖能清晰感觉到里面硬物的轮廓,心跳突然像被风吹乱的风铃,连呼吸都慢了半拍。
“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林砚的声音比夜色更轻,指尖轻轻蹭过她的手背,“上次整理老书店的箱子,翻到一块旧木料,就找木匠师傅做了这个。”
苏晚慢慢打开盒子,里面躺着一枚小巧的木戒,戒面是胡桃木的,被打磨得光滑温润,上面用细刀刻着一道浅浅的星轨,正是“晚星”在星图上的轨迹,收尾处还藏着一个极小的“砚”字,不仔细看几乎会忽略。
“我想着……以后我们一起看星星时,你手上能有个念想。”
林砚的耳尖悄悄泛红,指尖轻轻碰了碰木戒,“木头的不会硌手,冬天戴也不凉,要是以后磨损了,我们再一起做新的。”
苏晚看着戒面上的星轨,突然想起初遇那天他递来的毛巾、满月夜望远镜里的木星、沙发上绣着名字的毯子——原来他的心意从来不是突然降临,而是像星轨一样,早就在时光里慢慢铺好了轨迹。
她抬手让林砚帮自己戴上,木戒大小正好,贴合着指根,带着他掌心的温度,像把那段暴雨里的初遇、无数个暖黄灯光下的傍晚,都悄悄圈在了指尖。
那之后,书店的日子多了更多细碎的甜。
清晨苏晚来上班时,总能在设计角的桌上看到一杯温好的桂花乌龙,杯底压着一张便签,有时是画着日出的速写,有时是抄着一句关于星星的诗;傍晚关店后,两人会搬张小凳子坐在店门口,看夕阳把街道染成橙红色,林砚会给她讲星图上的故事,苏晚则在笔记本上画下当天的星空,偶尔抬头,能看见他眼里映着的晚霞,比任何星辰都亮。
深秋的一个周末,书店举办了第一场“星空读书会”。
林砚提前在天窗下挂了串小灯,暖黄的光透过灯罩,在书架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苏晚则设计了专属的书签,每一张都印着不同的星图,背面写着读书会的主题——“在书页里遇见星空”。
来的大多是熟客,张阿姨带着孙女,小女孩手里捧着一本《小王子》,仰着头问林砚:“林叔叔,小王子的星球真的在天上吗?”
林砚蹲下来,指着天窗,轻声说:“它在我们能看见的每一片星空里,就像我们喜欢的人,只要心里想着,就永远在身边。”
读书会结束后,小女孩拉着苏晚的手,盯着她手上的木戒看:“苏姐姐,你的戒指上有星星吗?”
苏晚笑着伸出手,让她看戒面上的星轨:“这是晚星的轨迹,以后你想找它时,就抬头看西边的天空,最亮的那颗就是。”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递给她:“那我把糖送给晚星,让它保佑姐姐和林叔叔永远在一起。”
送走最后一位客人,店里只剩下暖黄的灯光和旧书的香气。
苏晚靠在林砚怀里,看着天窗上的星星,指尖轻轻摩挲着木戒:“你说,以后我们会不会有很多场读书会?
会不会有小朋友跟着我们一起认星星?”
林砚低头吻了吻她的发顶,怀里的星图翻到新的一页,上面贴着一张苏晚画的星空,旁边写着一行新的字:“下一个约定:一起等一场雪,看星星落在雪地上的样子。”
窗外的风卷起几片落叶,风铃轻轻晃动,清泠的声响里,“第三颗星”灯还在桌角闪烁。
苏晚抬头看向林砚,他眼里映着灯光和星空,像盛着一整个宇宙的温柔。
她突然明白,所谓的未来,从来不是遥远的幻想,而是和喜欢的人一起,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带着星光的模样——就像暴雨里的初遇是序章,新书店的晨光里是铺垫,而往后的每一个日出日落、每一次星空闪烁,都是他们故事里,永远不会褪色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