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桌游

观察者桌游

作者: 依书伴茶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观察者桌游》是依书伴茶的小内容精选:1 观察者之眼晚上七办公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我叫李是个程序就喜欢这会儿的安能让我踏实地再改改代可就在这电脑右下那个图标闪了一是“公司观察者”的更新通我心里咯噔一这玩意儿在公司内跟阎王爷的生死簿差不没人知道“观察者”是只知道他每个月发的报点谁谁准得吓我深吸一口点开了帖最新的报是分析上个月被“优化”掉的那个项项目组长我还...

2025-10-23 06:58:28

1 观察者之眼晚上七点,办公室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我叫李明,是个程序员,

就喜欢这会儿的安静,能让我踏实地再改改代码。可就在这时,电脑右下角,

那个图标闪了一下。是“公司观察者”的更新通知。我心里咯噔一下。这玩意儿在公司内网,

跟阎王爷的生死簿差不多。没人知道“观察者”是谁,只知道他每个月发的报告,点谁谁走,

准得吓人。我深吸一口气,点开了帖子。最新的报告,

是分析上个月被“优化”掉的那个项目。项目组长我还认识,前几天还在茶水间跟我聊技术。

现在,他已经成了报告里的一串冰冷数据。我的手心开始冒汗,鼠标滚轮一直划到底。

在那段总结性的文字里,我看到了我的名字。“……因此,我们需要警惕那些虽然技术扎实,

但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跨部门协作的员工。例如,技术三部的李明,在未来的高速迭代中,

可能会成为团队的短板,影响公司整体效率。”李明。我。这两个字像烧红的铁块,

直接烙在了我的眼睛里。脑子里嗡的一声,什么都听不见了。我死死盯着屏幕,

把那句话读了一遍又一遍,每个字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我却希望自己从来没看懂过。

我下意识地刷新页面,评论区已经炸了。“卧槽,观察者又出手了,这次轮到李明了?

”“李明?那个只会写代码的闷葫芦?早该走了,占着茅坑不拉屎。”“观察者从没失手过,

坐等明天官宣。”“默哀三分钟,不过说实话,他这种性格确实不适合我们公司。

”这些匿名的ID,像一群闻到血腥味的苍蝇,嗡嗡地围了上来。我一直觉得,

只要我代码写得好,就没人能把我怎么样。现在我才明白,在他们眼里,我连个屁都不是。

第二天,我最害怕的事情发生了。报告里提到的另一个同事,产品部的老张,

上午被HR叫走,下午工位就空了。我路过的时候,看到他桌上还放着一杯没喝完的咖啡,

已经凉透了。那杯咖啡,就像老张的尸体,无声地告诉我,下一个,就是你。从那天起,

整个世界都变了。中午去食堂吃饭,我刚端着餐盘想坐到平时一起的技术小组那桌,

他们几个就像见了鬼一样,立刻端着盘子换了桌。其中一个,

上周还因为我帮他解决了一个bug,信誓旦旦地说要请我吃大餐。整个食堂吵得要死,

但只有我周围三米,安静得像坟地。我成了个瘟疫病人,所有人都躲着我。我回到工位,

打开编译器,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刺得我眼睛疼。我想写点什么,

证明我不是报告里说的“短板”,可我的手就像冻住了一样,一个字都敲不出来。

我狠狠地攥住拳头,指甲陷进肉里。胃里一阵阵抽搐,喉咙里像堵了块石头。我冲进洗手间,

用冷水使劲往脸上泼。镜子里那张脸,苍白,惊恐,写满了窝囊。

这就是被“观察者”盯上的下场吗?我不想认命。2 冷宫发配恐惧之下,

我开始了我能想到的唯一的自救方法——玩命加班。我成了办公室的“钉子户”,

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我提交的代码量翻了一倍,质量甚至比以前更高。

我还主动把几个没人愿意碰的烂摊子项目接了过来,想着就算没有功劳,总该有点苦劳吧。

可我的努力,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屁用没有。部门领导张强在晨会上,

把我通宵优化的成果轻描淡写地带过,反而花了大半天时间,

去表扬另一个天天围着他转的同事搞的什么“创新微调”。更恶心人的还在后头。周会上,

张强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一个早就废弃了的旧项目维护工作丢给了我。“李明啊,

”他语气平淡,“你技术扎实,这个项目需要稳定,就交给你了,也正好让你静下心来,

好好沉淀一下。”“沉淀”,多好听的词。可办公室里谁听不出来,这就是发配冷宫,

是滚蛋前的最后一步。周围传来几声憋不住的窃笑,我的脸火辣辣地烧。我想站起来,

想问他凭什么,可我的嘴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张强走过来,

像模像样地拍了拍我的肩膀:“小李,有时候,做得多不如‘做得对’。你要学会抬头看路。

”这句话像根刺,扎得我心里生疼。我只能默默点头,紧紧攥着衣角,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

几天后,张强让我去地下储物室清理一个废弃的柜子。地下室又暗又潮,一股子霉味儿。

我被呛人的灰尘包围着,一边咳嗽一边搬东西。无意中,我一脚踢到了一个破木箱,

一本硬皮笔记本从里面掉了出来。我捡起来,拍了拍上面的灰,

封面上用钢笔写着几个已经模糊的字:《公司内部行为准则》。我心里一动,鬼使神差地,

我把它塞进了自己的背包。那天晚上,我回到出租屋,泡了杯速溶咖啡,翻开了那本笔记本。

扉页上,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张怀德。后面用小字标注着:公司创始人之一,已故。再往下,

是一行手写的题词:“规则的目的是激发人性,而非扼杀人性。”这句话,让我浑身一震。

我往下翻,发现这根本不是什么规章制度,而是创始人张怀德的私人手稿。里面记录的,

是公司早期那些不为人知的权力斗争、人际关系,以及一套隐藏在明面规则之下的,

“潜规则”。我第一次感觉到,我或许并不是在跟整个公司作对,

我可能只是在跟一个躲在暗处的“幽灵”战斗。这本手稿,也许是我唯一的武器。

3 生死抉择还没等我从手稿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观察者”的催命符又到了。最新的报告,

标题直接点名我负责的那个垃圾项目——《警惕伪工作与资源黑洞》。报告里,

把我那点微不足道的维护工作,定性为“毫无价值的资源浪费”,

并暗示项目负责人“缺乏战略眼光,拖累团队”。这几乎就是公开的裁员通牒。第二天,

张强就把我叫进了他的办公室。他脸上挂着假惺惺的微笑,

直接把一份“主动离职申请表”推到我面前。“小李啊,”他说,“你也看到了,

公司现在压力很大。有时候,换个环境,对你,对公司,都是一件好事。大家体面一点,

你说呢?”我看着那张白纸黑字的申请表,胃里像有团火在烧,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体面?

我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最后换来一句“体面”的滚蛋?

我试着向一个平时关系还不错的老同事求助,希望他能给点建议。他听完,

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叹了口气:“小李啊,这公司的水深着呢,别惹麻烦,安分守己吧。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了,我谁也指望不上。深夜,我对着手稿,

把“观察者”的所有报告都翻了出来。在巨大的压力下,我的大脑反而变得异常清晰。

我发现了一个惊人的规律。手稿里有一段话:“公司从不淘汰技术最差的人,

只淘汰‘价值不对等’的人——即,其在权力网络中的影响力权重,

远低于其占用的资源成本。”我看着自己过去几年拿到的“技术标兵”奖状,

第一次感到无比讽刺。我所谓的“技术信仰”,在这套隐形规则面前,

不过是“资源成本”那栏里的一串数字。我内心的挣扎达到了顶峰。

是继续坚持我那可笑的信仰,体面地滚蛋?还是向这套我曾经鄙视的规则妥协,

甚至去利用它,像一条狗一样活下去?我看着镜子里那个双眼布满血丝、神情憔悴的自己,

一股强烈的求生欲压倒了所有的犹豫和尊严。我没有在离职申请上签字。

我给张强回了一封邮件,邮件内容很简单:“我请求一周时间,证明我的‘价值’。

”发完邮件,我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但紧接着又感到一阵反胃。我走到窗边,

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辆,

第一次主动去思考那些我曾经不屑一顾的“办公室政治”和“人际关系”。

我的身体在抗拒这种改变,但我的大脑却在飞速运转。这是我从一个程序员,

向一个“玩家”转变的,艰难的第一步。4 权力网络我把我的出租屋,

变成了我的“战争沙盘”。我发挥了程序员的老本行,写了个爬虫,

把“观察者”过去所有的报告,公司内网公开的项目数据、人员变动记录,

甚至是一些会议纪要的关键词,全都抓了下来。然后,

我用手稿里提到的那个“隐形贡献度”算法,在电脑上建了一个动态的权力网络模型。

看着屏幕上那些代表着不同人物的节点和密密麻麻的连接线,我第一次感到,

我不是在写代码,我是在排兵布阵。当我把这个模型和过去一年的裁员名单进行回测时,

屏幕上弹出的“拟合度92.7%”的字样,让我的心跳瞬间加速。我甚至根据模型,

成功预测出下一个可能被“观察”的,是隔壁部门一个同样不善交际的技术大牛。

这让我既兴奋又恐惧。我意识到,我手里握着的,是一把能洞察人心的“手术刀”。现在,

是时候进行第一次实战了。手稿里有一章专门讲怎么“向上管理”。机会很快就来了,

一次跨部门的技术交流会。会上,

手稿里提到的一个“隐形实权派”——平时不苟言辞的技术副总,对一个新方案提出了质疑。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没人敢接话。我站了起来。我没有直接反驳,

而是先引用了副总过去的一个技术观点表示认同,然后才用手稿里的“风险预判”逻辑,

从另一个角度指出了方案的深层隐患,并且,给出了一个既能维护副总权威,

又能体现我价值的优化建议。我说完,会议室里静得吊根针都能听见。会议结束后,

我收到了技术副总的邮件,内容只有一句话:“下午三点,来我办公室一趟。

”我走进他办公室的时候,手心全是汗。副总没有废话,

直接丢给我一份更核心的内部项目资料:“你的想法很有意思,看看这个,

下周给我一份你的分析报告。”走出办公室的那一刻,我腿都有点软,

但内心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兴奋感。这封邮件和这次谈话,就像一道光,

照亮了我被边缘化的黑暗处境,也证明了手稿里的“屠龙术”,真的有用!

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胆子更大了。我开始对“观察者”的报告用词风格进行词频分析。

我发现,他对“效率”、“秩序”、“纯粹性”这些词的使用频率,

跟我暗中收集到的公司一位王副总裁的公开讲话,高度重合。这位王副总裁,

正是创始人张怀德的儿子。我大胆地在我的权力网络模型上,

将“观察者”和王副总裁的节点连接了起来。

看着屏幕上那个巨大的、几乎连接了公司所有权力脉络的节点,

我第一次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敌人。5 盟友背叛初尝胜果,我信心大增,但我也明白,

单枪匹马斗不过王副总裁这条大鳄。我需要盟友。我的第一个目标,是老王。

他是我们部门的资深测试,技术过硬,但性格耿直,因为老是揪着项目缺陷不放,

得罪了不少人,一直被打压。那天在茶水间,他又因为一个bug跟领导吵了,

压低声音对我抱怨:“这公司没法待了,说真话的都得死。”我看着他疲惫又愤怒的眼神,

觉得他就是手稿里说的又一个被“规则”牺牲的人,是我最有可能争取的盟友。周末,

我约他在公司附近的咖啡馆见面。我把手稿的部分秘密,以及我对“观察者”的分析,

全都告诉了他。我情绪激动地描绘着我们联手反击的蓝图,希望能点燃他心中的火。

可老王听完,脸色煞白,沉默了很久。最后,他只是苦笑着摇了摇头:“小李,

你这是在玩火。你太年轻了,这公司的水,比你想象的深得多。别傻了,这里,

连墙都会长耳朵。”他拒绝了我。几天后,我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部门领导张强,

亲切地搂着老王的肩膀,一起去了吸烟区。我无意中听到张强压低声音说:“老王啊,

你也是公司的老人了,有些事情,该看清楚。主动汇报,比被动牵连要好得多。

”老王低着头,神色复杂。我心里咯噔一下,升起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当天下午,

我就收到了张强的邮件,邮件里语气严厉地警告我“在工作时间外,散布不实言论,

扰乱团队稳定”。我浑身冰冷。胃里一阵剧烈的痉挛,耳边嗡嗡作响,眼前阵阵发黑。

我被卖了。我看着不远处老王的背影,那个曾经熟悉的背影,此刻显得无比陌生和丑陋。

紧接着,“公司观察者”的新报告就出来了,标题像一记响亮的耳光,

狠狠地抽在我脸上——《警惕团队中的‘秘密主义’》。在随后的部门会议上,

张强当着所有人的面,点名批评我“心思不正”,

并收回了技术副总刚交给我没几天的核心项目资料,

重新把我打回了那个无人问津的垃圾项目里。整个过程,老王始终低着头,不敢看我一眼。

其他同事则投来复杂的目光,怜悯,嘲笑,幸灾乐祸。但没有一个人,敢替我说一句话。

最新章节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小说阅读
  • 未婚夫装0骗我感情 小说
  • 九零,妻子假死后我再婚小姨子
  • 镇天命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爱如烟花,转瞬即逝
  • 十年无性姻缘我怀了孩子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