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一章 图书馆的薄荷味与错位的书脊3580字九月的风还带着夏末的余温,

卷着梧桐叶,轻轻撞在A大图书馆的玻璃门上。林知夏抱着怀里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选》,

踮着脚往三楼的中文系书架走,帆布鞋踩在水磨石地面上,

发出轻微的“哒哒”声——这是她转专业到中文系的第一周,还没摸清图书馆的藏书布局,

刚才找《雷雨》的剧本找了二十分钟,现在又要找导师推荐的《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楼的中文系区域挤满了人,刚开学,大家都在忙着找参考书。

林知夏挤到标着“I206”的书架前,仰头看着最高一层的书脊,眼睛扫了一遍又一遍,

却没看到那本绿色封面的教材。她踮起脚尖,手指勉强够到最外层的书,

想把里面的书往外拨一点,却没稳住,指尖一滑,几本书“哗啦”一声掉了下来。“小心。

”低沉的男声在头顶响起,林知夏还没反应过来,就看到一双骨节分明的手伸过来,

稳稳接住了即将砸到她脚背的书。她抬头,

撞进一双很亮的眼睛里——男生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袖口挽到小臂,露出清晰的腕骨,

鼻梁很挺,嘴唇抿成一条直线,看起来有点冷,但眼神里没有不耐烦,

反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温和。他手里还拿着一本《电磁学》,封面印着复杂的公式,

一看就是物理系的书。林知夏的脸瞬间红了,

赶紧弯腰去捡掉在地上的其他书:“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我想找《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拿稳……”“在最里面那层,第三排。

”男生把手里的书递给她,声音像浸过凉水的薄荷,清清爽爽的,“你够不到的话,

我帮你拿。”“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好!”林知夏赶紧摆手,抱着书往书架里面挤了挤。

果然,在最里面那层的第三排,她看到了那本绿色封面的教材,只是被挤在两本厚书中间,

露出来的书脊只有一点点。她伸手去抠,手指都蹭红了,才勉强把书抽出来。转身的时候,

男生还站在原地,手里拿着那本《电磁学》,

正低头看着她刚才掉在地上、又被他捡起来的《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你也喜欢沈从文?

”他指着书封面上的作者名,语气比刚才软了点。“啊?嗯!”林知夏赶紧点头,

有点受宠若惊——她以为这种看起来只爱公式的物理系男生,不会知道沈从文,

“我觉得他写的《边城》特别温柔,里面的翠翠和傩送,还有茶峒的风景,都像在画里一样。

”男生的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把书递给她:“沈从文的文字很干净,适合夏天读。

”他看了眼手表,“我还有课,先走了。”说完,他抱着《电磁学》,转身往楼梯口走,

白色T恤的衣角在风里晃了晃,很快就消失在走廊尽头。林知夏看着他的背影,

手里还攥着那本《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指尖好像还留着刚才不小心碰到他手时的温度,

有点凉,却很舒服。她低头看了眼男生刚才看的那页,

是《边城》里描写翠翠在渡口等傩送的段落,

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波浪线——原来他也喜欢这段。抱着找到的两本书,

林知夏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暖融融的。

她打开《中国现代文学史》,却没看进去,

脑子里全是刚才那个男生的样子——干净的白T恤,清瘦的身材,薄荷味的声音,

还有他手里那本写满公式的《电磁学》。“知夏!我找你半天了!

”闺蜜宋晓雨突然坐在她对面,手里拿着一杯冰奶茶,“你怎么转专业后天天泡图书馆啊?

走,陪我去食堂吃饭,我请你吃你最爱的糖醋排骨!”林知夏把书合上,

笑着说:“刚找到导师要的参考书,还没看完呢。对了,晓雨,你认识物理系的男生吗?

就是刚才在三楼书架那边,穿白T恤,手里拿《电磁学》的那个。”“物理系?白T恤?

《电磁学》?”宋晓雨眨了眨眼,突然一拍桌子,“你说的是沈倦吧!物理系的学霸,

大一就拿了全国物理竞赛金奖,听说专业课成绩从来都是年级第一,长得还帅,

好多女生都喜欢他,不过他特别冷,平时除了上课就是泡实验室,很少跟人说话。

”“沈倦……”林知夏在心里默念这个名字,觉得很好听,像夏天傍晚的风,

“他好像也喜欢沈从文。”“沈倦喜欢沈从文?”宋晓雨一脸惊讶,“不可能吧?

我听说他除了物理书,就只看专业相关的期刊,连小说都不碰的。你是不是看错了?

”林知夏也有点不确定了:“可能是我记错了吧。”她没再继续说,跟着宋晓雨去了食堂。

食堂里人很多,宋晓雨好不容易抢到了最后一份糖醋排骨,端到林知夏面前:“快吃,

凉了就不好吃了。”林知夏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排骨,却没尝出平时的香味,

心里还在想着沈倦——他真的像晓雨说的那样,只喜欢物理吗?

那他刚才为什么会知道沈从文,还说他的文字适合夏天读?接下来的几天,

林知夏总能在图书馆遇到沈倦。有时候他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厚厚的物理书,

手里转着笔,眉头微蹙,好像在思考难题;有时候他在书架间找书,脚步很轻,不怎么说话,

找到想要的书就立刻离开。林知夏每次看到他,都会下意识地低下头,假装看书,

却会用余光偷偷看他。她发现,沈倦虽然看起来冷,却很细心——有一次,

一个女生不小心把咖啡洒在他的书上,他没有生气,只是拿出纸巾,慢慢把书擦干净,

还安慰那个女生说“没关系”;还有一次,他看到一个老奶奶在找养生类的书,

主动帮老奶奶找到了,还把书送到她的座位上。这些小小的细节,

让林知夏对沈倦的印象越来越好。她开始期待每天去图书馆,期待能遇到他,

哪怕只是远远看一眼。周五下午,林知夏在图书馆写转专业后的第一篇论文,

关于《边城》的主题分析。写了一半,她发现自己带的笔记本电脑快没电了,

而附近的插座都被占满了。她四处张望,看到沈倦旁边的座位空着,

而且那个座位旁边就有一个插座。犹豫了很久,林知夏还是鼓起勇气,

抱着电脑走到沈倦面前:“沈同学,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我的手机快没电了,

想借这里的插座用一下。”沈倦抬起头,看到是她,愣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没人,

你坐吧。”林知夏松了口气,赶紧坐下,把电脑插上电。她打开文档,

却有点写不下去了——沈倦就坐在她旁边,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薄荷味,

还能听到他翻书的声音,心跳莫名快了起来。过了一会儿,

沈倦突然开口:“你写的是《边城》?”林知夏吓了一跳,赶紧点头:“嗯,

转专业后的第一篇论文,有点没头绪。”“沈从文的小说,

重点在‘人性美’和‘悲剧性’的结合。”沈倦的目光落在她的屏幕上,

“你可以结合茶峒的地域文化,分析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还有翠翠的‘等待’背后,

其实是对纯粹爱情的坚守。”林知夏惊讶地看着他——他竟然真的懂沈从文!

而且说得很有道理。“谢谢你,沈同学,我之前没想到可以从地域文化入手。”“没事。

”沈倦低下头,继续看自己的书,过了一会儿,又递给她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几个书名,

“这几本书里有关于茶峒文化的分析,你可以找来看看,可能对你有帮助。

”林知夏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很工整,像打印出来的一样。她看着纸条上的书名,

又看了看旁边认真看书的沈倦,心里暖暖的。她小声说:“沈同学,谢谢你,

以后有物理题不会,我可以问你吗?我高中物理就不好,现在转专业后,还要补修大学物理,

有点跟不上。”沈倦抬起头,看着她期待的眼神,点了点头:“可以,

每周二、周四下午我都在图书馆,你有问题可以来找我。”“太好了!”林知夏开心地笑了,

眼睛亮晶晶的,像有星星。沈倦看着她的笑容,心里好像有什么东西轻轻动了一下,

他赶紧低下头,假装看书,却没发现自己的耳朵红了。那天下午,

林知夏写论文的效率特别高。夕阳落在书页上,把沈倦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她的笔记本上。

她偷***下了这个影子,存在手机里,设成了壁纸。她知道,

自己好像有点喜欢上这个看起来冷冷的、却很温柔的物理系学霸了。

而这条梧桐道遍布的校园里,属于她和沈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社团招新的意外与物理题的温度3560字九月底的A大,

社团招新活动在中心广场如火如荼地进行。五颜六色的帐篷搭了一排,

各个社团的成员穿着统一的服装,拿着宣传单,热情地招揽新生。林知夏本来不想来的,

却被宋晓雨硬拉着来了——宋晓雨要参加舞蹈社的招新,非要让林知夏陪她。“知夏,

你看那个文学社的帐篷!”宋晓雨指着不远处一个挂着“梧桐文学社”横幅的帐篷,

“你不是喜欢文学吗?加入文学社啊,里面全是跟你一样喜欢看书的人,还能认识很多朋友。

”林知夏犹豫了一下——她性格有点内向,不太喜欢热闹的场合。

可看着文学社帐篷里摆放的书籍和手稿,她还是有点心动。“我先看看吧。

”刚走到文学社帐篷前,一个戴眼镜的女生就热情地走过来:“同学,想加入文学社吗?

我们文学社每周都有读书分享会,还会出版社刊,优秀的稿件还能推荐到校外的文学杂志呢!

”林知夏接过宣传单,正想问问具体的活动安排,

就听到旁边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麻烦让让。”她回头,看到沈倦拿着一叠宣传单,

从旁边的物理系“科创社”帐篷里走出来。他穿着科创社的蓝色马甲,

上面印着“A大物理系科创社”的字样,手里还拿着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模型,

看起来有点滑稽,却很可爱。“沈倦?你也来社团招新啊?”宋晓雨惊讶地说,

“我还以为你只喜欢泡实验室呢。”沈倦看到她们,点了点头:“社团招新,过来帮忙。

”他的目光落在林知夏手里的文学社宣传单上,“你想加入文学社?”“嗯,有点想。

”林知夏的脸有点红,“我喜欢看书,想跟大家一起交流。”“挺好的。

”沈倦递给她一张科创社的宣传单,“我们科创社每周有实验分享会,

还会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科创比赛,如果你对物理实验感兴趣,可以来看看。

”林知夏接过宣传单,看着上面的实验项目,有点心动——她虽然物理不好,

却对那些神奇的物理现象很好奇。“我……我可以去看吗?不用加入,就只是看看。

”“可以,每周三晚上七点,在物理系实验楼302教室。”沈倦的声音比平时软了点,

“如果你有不懂的,也可以问我。”“太好了,谢谢你!”林知夏开心地说。

宋晓雨在旁边看着他们,偷偷给林知夏使了个眼色,嘴角带着坏笑。林知夏看到了,

赶紧转移话题:“晓雨,你不是要去舞蹈社吗?快走吧,不然招新要结束了。”“哦对!

”宋晓雨拉着林知夏,跟沈倦说了声“再见”,就往舞蹈社的帐篷跑。跑远后,

宋晓雨凑到林知夏耳边:“知夏,你跟沈倦肯定有情况!他看你的眼神都不一样,

还主动邀请你去科创社的活动,明显对你有意思!”“别瞎说!”林知夏的脸更红了,

“他只是礼貌,而且我问他物理题,他帮我也是应该的。”“应该的?”宋晓雨撇撇嘴,

“沈倦多冷的人啊,平时跟女生说话都不超过三句,对你这么耐心,还主动给你推荐书,

邀请你去活动,这要是没情况,我名字倒过来写!”林知夏没再反驳,

心里却有点甜——她也希望,沈倦对她的好,不只是礼貌。加入文学社后,

林知夏的生活变得忙碌起来。每周的读书分享会、社刊的排版校对、还有各种征文活动,

让她充实又开心。她也没忘记去科创社的实验分享会,每周三晚上,

她都会准时去实验楼302教室,坐在最后一排,看着沈倦和其他社员做实验、分享经验。

沈倦每次看到她来,都会给她留一个靠后的位置,还会在实验结束后,

给她讲解那些她看不懂的实验原理。有时候,他还会提前准备好简单的物理小实验,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给她听,比如用干冰做“烟雾泡泡”,用放大镜做“太阳能点火”,

让她觉得物理其实很有趣。十月中旬,

文学社和科创社联合举办了一场“科学与文学”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结合科学现象,

用文学的方式表达。林知夏很感兴趣,报名参加了,却不知道该写什么主题。

她去找沈倦请教,沈倦正在实验室做一个关于“电磁感应”的实验。看到她来,

他停下手里的工作,递给她一杯热牛奶:“天冷了,喝点热的。你想写什么主题?

”“我不知道。”林知夏接过牛奶,喝了一口,暖暖的,“我想结合物理现象,

却不知道哪个现象适合用文学的方式表达。”沈倦想了想,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指南针,

放在桌子上,然后用一根磁铁在指南针旁边移动,指南针的指针跟着磁铁转动起来。

“你看这个,电磁感应,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吸引,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

”林知夏看着转动的指南针,突然有了灵感:“我可以写‘磁场与心动’!

把人与人之间的心动,比作磁场的吸引,看不见的磁力线,就是心动的痕迹。

”“这个主题很好。”沈倦笑着说,“你可以结合电磁感应的原理,比如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错过,还有最终的相互吸引。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