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考官坐在长桌后,目光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的年轻考生。
坐在中间的主任考官扶了扶眼镜,用清晰平稳的语调说道:“三位考生好,欢迎参加今天的面试。
请看第一题。”
题目被清晰地投射在旁边的电子屏幕上,同时考官也念了出来:“随着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农村的路修好了、电通了、自来水有了、快递通了,各方面发展都取得显著的成就。
请结合报考岗位,谈谈对乡村振兴的看法。”
“思考时间为一分钟,请依次作答。
首先从一号考生李云枫开始。”
李云枫坐得笔首,眼神明亮而专注。
他稍作思考,便开口回答,语速不快,但条理清晰。
“各位考官好。
我完全认同题目中提到的成就,路、电、水、快递,这些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振兴坚实的‘骨骼’和‘血管’,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基本痛点,意义非常重大。”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结合我报考的社区工作者岗位,我认为,在‘骨骼’和‘血管’搭建好之后,更需要我们去填充‘血肉’,去激活‘神经末梢’。
社区工作者,就是这‘血肉’和‘神经末梢’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我的看法有三点:第一,硬件通了,服务更要通。
路修好了,我们要考虑怎么组织留守老人安全便捷地出行;电通了网通了,我们要想想怎么教村民们用智能手机交电费、查信息、甚至做电商;自来水有了,我们得宣传节水、维护管道;快递点设了,我们能不能帮着不会操作的老乡取件寄件?
这些‘最后一米’甚至‘最后一厘米’的服务,需要我们社区工作者去落实。”
“第二,环境美了,人心更要暖。
基础设施改善带来了好的生活环境,但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
社区工作者要做的,是组织活动,丰富文化生活,调解邻里矛盾,关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让乡村不仅外表漂亮,内部也更和谐、更有凝聚力,让大家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第三,资源来了,内生动力更要强。
外部的投入和建设是催化剂,但乡村要想持续发展,必须激发内部活力。
我们社区工作者可以协助挖掘本村的能人、手工艺人,组织技能培训,搭建平台帮助本地特产走出去,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
让村民们从‘看着振兴’变成‘参与振兴’、‘主导振兴’。”
“总之,我认为,乡村振兴进入新阶段,我们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建设者’的辅助,更多地向‘服务者’和‘赋能者’转变,让好的基础设施真正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最终实现乡村的全面繁荣。
回答完毕。”
考官们微微点头,在评分表上做着记录。
“谢谢。
请二号考生张子翔作答。”
主考官说道。
张子翔推了下眼镜,显得更书卷气一些,但回答同样流畅。
“各位考官好。
前面一位考生说得很好,我补充一些我的角度。”
他先肯定了李云枫,然后话锋一转:“我认为,在基础设施硬件大幅提升后,乡村振兴现在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于‘软件’的升级,而这正是社区工作者大显身手的地方。”
“首先,是‘信息鸿沟’的填补。
虽然网络通了,但信息获取和应用的能力,村民之间、代际之间差异很大。
我们可以通过开办社区‘数字课堂’,教老人用手机,教农户看市场信息,防止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卖难或者被骗,让互联网真正成为致富网。”
“其次,是‘人才引力’的增强。
过去年轻人不愿回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础设施差,生活不便。
现在条件好了,我们社区工作者要主动营造‘欢迎回乡’的氛围,建立人才库,及时传递家乡变化和政策利好,为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手续办理、资源对接等一站式服务,让他们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最后,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自信’的重建。
乡村振兴不能丢了魂。
路好了,更方便我们组织村民挖掘本地的历史故事、非遗项目;电通了,晚上可以搞文化广场活动,放电影、唱大戏;快递通了,本地的特色文化产品可以更便捷地卖到全国。
社区工作者要成为乡村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让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持久动力。”
“所以,我的看法是,新阶段的乡村振兴,核心是‘人’和‘文化’,我们社区工作者就是连接新硬件与老传统、外部资源与内部需求的关键纽带。
回答完毕。”
考官再次记录。
“谢谢。
请三号考生陈天行作答。”
陈天言简意赅,风格更为务实。
“考官好。
路、电、水、快递,这些是根基,有了这些,很多以前不敢想的事现在能做了。
结合岗位,我的看法很简单,就两个字:‘用活’和‘维护’。”
“第一,‘用活’。
我们不能让这么好的设施闲着。
路好了,能不能规划一下乡村旅游线路?
组织社区志愿者做向导?
电和网稳了,能不能帮村里的合作社开个网店?
自来水通了,是不是可以推动家家户户改厨改厕,进一步改善卫生条件?
快递点设了,除了收寄件,能不能变成一个小型的便民服务中心,代缴费用、代售农产品?
我们社区工作者要想办法,让这些设施产生‘1+1>2’的效应。”
“第二,‘维护’。
再好的设施,不管不理也会坏。
社区工作者要牵头建立或者协助维护这些基础设施的管护机制。
比如组织村民轮流打扫新修的道路,定期检查供水管线,监督电网快递点的服务质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习惯。
好东西来之不易,维护好更重要。”
“另外,补充一点,”他补充道:“基础设施上来了,可能也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垃圾量增加了、车辆多了安全隐患也多了。
我们社区工作者要提前预见这些问题,做好宣传、管理和规划,让发展更可持续。”
“总之,我觉得乡村振兴到了现在这一步,我们社区工作者要更务实,眼睛向下,多想怎么把现有的资源利用到极致,怎么让它持续发挥作用,解决问题的同时预防新问题。
回答完毕。”
三位考官交换了一下眼神,主考官开口道:“好,第一题回答完毕。
请准备第二题。”